从门锁到智能门锁,原本风平浪静的“古典”行业走起“流行”的调调,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门锁行业也得以功能升级,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甚至手机APP控制这些在整个互联网时代得到规模化应用,并逐渐成熟的技术开始被套用到门锁这一被视为智能家居产业刚需产品上。用户得来了便利,厂商得来了利益,也由此生出又一个“多事端”的行业。为了让消费者了解市场上销售的智能门锁的质量和安全情况,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佛山市消费者委员会昨天(2019年5月5日)对主流的网络平台、线下实体店的部分智能门锁商品开展了比较试验。测试结果显示,包括凯迪仕、鹿客、德施曼、海尔等品牌在内的29款样品中,50%的样品指纹识别开启安全存在风险。从2018年的“小黑盒”到监管局建议消费者尽量不要使用某部分功能,再到2019年4月京津冀消协约谈十几个智能锁品牌,智能锁安全性问题屡屡被推上风口浪尖。本质性的安全问题却成为门锁市场痛点,让原本有意向的消费者望而却步。不仅如此,智能门锁安装程序复杂、无统一标准,售后服务难度大,部分门锁**响着消费者对智能门锁的主观意向。尽管从理论上来看,没有不被攻破
【如果您还没有关注“公司名称”手机网站】